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025.03.07 20:05

心肌梗死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病理性Q波、ST段压低以及R波振幅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1.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受损心肌区域的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ST段在相应导联上显著抬高。这种抬高通常呈弓背向上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表现之一。ST段抬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T波倒置: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过程异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倒置。这种改变通常出现在ST段抬高之后,是心肌损伤的继发性表现。T波倒置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

3.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在心电图上形成病理性Q波。这种Q波通常宽大且深,持续时间超过0.04秒,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病理性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组织已经发生不可逆性坏死,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4.ST段压低:在某些情况下,心肌梗死可能表现为ST段压低而非抬高。这种改变通常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梗死,常见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压低的程度和范围与心肌缺血的程度相关,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5.R波振幅降低: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组织坏死和瘢痕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为R波振幅降低。这种改变通常出现在梗死区域对应的导联上,是心肌梗死的慢性期表现之一。R波振幅降低的程度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相关,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永久存在。

心肌梗死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这些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不同阶段,对于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心电图改变,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识别和处理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