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单纯性脊柱结核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4.10.13 00:46

单纯性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进入人体后,经血行播散到达脊柱并在此定植、感染和破坏。

当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当侵犯脊柱时,多首先累及椎体。由于椎体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结核分枝杆菌容易在此停留并引发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部椎体的炎症反应,出现充血、水肿等,随后会有骨质破坏。随着病情进展,椎体可因破坏而塌陷变形,进而可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结核病变可刺激周围组织形成寒性脓肿,脓肿可沿组织间隙向远处流注,如到达体表、椎管等部位,进一步加重对机体的损害。脊柱结核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受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脊柱结核的发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脊柱的解剖结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机体的免疫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免疫力较强时,可能限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扩散和病情进展;而免疫力低下时,则容易导致病情的快速发展和严重化。脊柱本身的结构特点,如椎体的血供情况、脊柱的活动度等,也使得脊柱成为结核分枝杆菌容易定植和引发严重病变的部位。对于脊柱结核,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