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儿童尿液有白色沉淀物是怎么回事

2024.12.19 08:44

儿童尿液有白色沉淀物可能是由于饮水过少、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乳糜尿、结晶尿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水过少:当儿童饮水过少时,尿液中的各种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容易析出形成白色沉淀物。是因为尿液中的盐类物质在高浓度状态下达到过饱和状态而结晶。这种情况通常在增加饮水后可得到改善,保证儿童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尿液稀释后白色沉淀物可能会消失。

2.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炎症刺激可导致尿道黏膜、膀胱黏膜等产生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形成白色沉淀物。同时,感染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要就医进行尿液检查,确定感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肾脏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白色沉淀物。患儿可能还会有水肿、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肾脏检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4.乳糜尿:多因淋巴管堵塞,淋巴液进入尿液所致。常见于丝虫病感染等情况,尿液呈乳白色,如同牛奶一样。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丝虫病需使用驱虫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5.结晶尿:儿童在代谢过程中,如果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如草酸钙、尿酸等结晶析出,就会形成白色沉淀物。可能与儿童的饮食结构有关,例如摄入过多富含草酸的食物。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相关物质的摄入,必要时就医检查,根据结晶类型进行相应处理。

儿童尿液出现白色沉淀物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腹痛等。如果白色沉淀物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