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儿童尿液有白色沉淀物怎么回事

2024.12.19 08:44

儿童尿液有白色沉淀物可能是由于饮水过少、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乳糜尿、结晶尿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水过少:饮水过少时,尿液中的各种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容易析出形成沉淀物。儿童如果日常饮水不足,尿液会处于浓缩状态。肾脏在浓缩尿液的过程中,一些物质如尿酸盐、磷酸盐等会因为过饱和而沉淀下来。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理现象。只要增加儿童的饮水量,保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尿液稀释后这种白色沉淀物通常就会消失。

2.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时,炎症反应会导致尿液成分改变。细菌在泌尿系统内繁殖,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同时感染引发的炎症会使黏膜细胞脱落增加,白细胞也会聚集到感染部位来对抗感染,这些物质混合在尿液中就可能形成白色沉淀物。儿童可能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要就医进行尿液检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肾脏疾病:像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肾脏的肾小球就像一个筛子,正常情况下可以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同时保留有用的物质。当肾脏患病时,这个筛子的功能出现异常,蛋白质等原本不应大量出现在尿液中的物质就可能漏出到尿液中,形成白色沉淀物。肾脏疾病还可能导致肾脏内的一些细胞结构受损,细胞碎片也会出现在尿液中。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肾脏检查,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4.乳糜尿:主要是由于淋巴系统与泌尿系统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使得淋巴液混入尿液中。淋巴液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等成分,进入尿液后就会使尿液呈现白色混浊,有白色沉淀物。儿童可能存在先天性的淋巴管畸形或者受到寄生虫感染等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淋巴管造影等,以确定病因。如果是寄生虫感染,需要进行驱虫治疗;若是淋巴管畸形等结构问题,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5.结晶尿:儿童的尿液中某些物质的浓度过高,超过了其溶解度,就会形成结晶。例如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等。可能与儿童的饮食结构有关,比如摄入过多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等或者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当形成结晶尿时,尿液中就会出现白色沉淀物。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相关食物的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以稀释尿液,有助于减少结晶的形成。

儿童尿液出现白色沉淀物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密切观察儿童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腹痛等,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