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胆囊切除的危害有什么

2025.02.13 07:29

胆囊切除后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受影响、胆汁反流风险增加、增加结肠癌发病风险、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术后综合征等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功能受影响: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缺乏了胆囊对胆汁的集中排放调节。进食时,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食物时,胆汁不能及时、足够量地参与消化,容易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2.胆汁反流风险增加:正常情况下,胆囊可以调节胆汁的排放,维持胆道内的压力平衡。胆囊切除后,胆汁排放的节律发生改变,胆管内压力相对不稳定,胆汁更容易逆流进入胃和食管,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烧心、反酸、胃痛等不适症状。

3.增加结肠癌发病风险:胆囊切除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被改变,胆汁酸在肠道内的代谢和分布发生变化。次级胆汁酸的含量相对增加,次级胆汁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致癌性,长期作用于肠道黏膜,可能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增加相对较小,并非每个胆囊切除患者都会发生。

4.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胆汁对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胆囊切除后,胆汁排放的改变可能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进而间接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长期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相关的症状,如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问题。

5.术后综合征:部分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可能与手术局部的粘连、胆管的微小结石残留、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

胆囊切除后的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肠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