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猩红热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区别

2025.03.05 08:14

猩红热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病原体、典型症状、并发症、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病原体:猩红热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两种疾病的病原体性质截然不同,前者为细菌,后者为病毒,这决定了其传播途径、潜伏期和病程特点的差异。

2.典型症状:猩红热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为主要特征,皮疹消退后常伴有脱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但皮疹形态与猩红热不同。

3.并发症:猩红热可能引发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主要与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可能导致脾破裂、肝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EB病毒的直接损害和免疫反应相关。

4.诊断方法:猩红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链球菌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则依赖于临床表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以及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5.治疗方式:猩红热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疗程通常为10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使用抗生素,严重病例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猩红热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都表现为发热和咽峡炎,但两者的病因、病程、预后和预防措施均有显著差异。正确识别这两种疾病对于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