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叫乙肝病毒

2025.08.20 16:10

乙肝病毒是一种专门感染人类肝脏的病毒,属于肝炎病毒家族。该病毒的全名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感染后,乙肝病毒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病毒的存在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要挑战,尤其在一些高发地区,感染率较高。

乙肝病毒的结构较为复杂,包含一个核心和外壳,外壳上有表面抗原。感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急性乙肝感染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症状,但部分人可能无明显症状。慢性乙肝则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持续多年,长期感染会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尤其在高风险人群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主要方式。母婴传播则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孕妇中进行乙肝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方面,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该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并且在许多国家已纳入国家免疫计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以及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都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已感染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非常关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减缓肝脏损伤的进程。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