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025.01.07 17:5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受阻,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种病理变化通常是由于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逐渐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影响心脏的供血供氧。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中,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受损,脂质和炎症细胞逐渐积聚,形成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可能会变得不稳定,甚至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血流的阻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早期的筛查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监测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预防和管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期复查,能够有效减缓病情的进展。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压力,有助于整体健康的维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