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样可以确诊有骨质疏松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的确诊方法包括骨密度检测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X线检查可观察骨质结构变化、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辅助评估骨代谢状态、定量超声检查适用于特定人群、骨折风险评估结合临床病史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骨密度检测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结果以T值表示,T值≤-2.5可确诊骨质疏松。该方法准确性高,适用于早期筛查和病情监测,但需注意设备校准和操作规范。

2.X线检查可观察骨质结构变化:普通X线片能显示骨质稀疏、椎体变形等特征,但灵敏度较低,通常用于中晚期病例或排除其他骨骼疾病。X线检查简便易行,但无法定量评估骨量流失程度。

3.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辅助评估骨代谢状态: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情况。这类检查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但可帮助判断骨质疏松的进展速度和潜在病因。

4.定量超声检查适用于特定人群:通过测量足跟或胫骨的超声传导速度评估骨质量,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适合孕妇或儿童等特殊群体,但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骨折风险评估结合临床病史判断:询问既往骨折史、家族史及用药情况,结合身高变矮、驼背等体征,综合评估骨折发生概率。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补充,尤其对无法接受影像学检查者。

确诊骨质疏松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检查前应告知医生用药史和慢性病史,确保结果准确性。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