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什么病

2024.11.07 15:04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特别是在腹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胆管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

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发生在胆囊切除术等胆道相关手术中。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因解剖结构辨认不清、手术操作失误、使用电外科设备不当等多种因素而引起胆管的部分或完全断裂、结扎、夹闭、热损伤等情况。这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黄疸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腹腔脓肿、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后期还可能出现胆管狭窄,导致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这种损伤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不仅增加了患者再次手术修复的风险和难度,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为了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精湛的手术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手术前要对患者的胆道解剖结构进行仔细评估,手术中要谨慎操作、仔细辨认。一旦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应尽早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修复、胆管引流等,以尽量减轻损伤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医疗团队也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