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医源性胆管损伤

2025.01.07 17:53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意外造成的胆管损伤。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胆囊切除术、肝脏手术或胰腺手术等涉及胆道的操作中。胆管是负责运输胆汁的管道,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胆管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汁漏、感染、肝功能障碍等,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往往与手术技术、术者经验、手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胆囊切除术中,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对胆管的误切、钳夹、缝合不当等。由于胆管相对较细且位置复杂,手术中难以准确识别,尤其是在炎症或解剖变异的情况下,损伤风险更高。术后如果出现胆汁漏,可能会导致腹膜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更长的恢复时间。在进行相关手术时,外科医生需具备扎实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损伤发生的风险。

在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方面,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中的谨慎操作至关重要。外科医生应在手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了解胆道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对于有胆道疾病或既往手术史的患者,更需谨慎对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视野、使用适当的器械以及遵循标准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胆管损伤的风险。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胆汁漏或感染等。患者在手术后也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确保胆道功能正常。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术后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