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夹层下肢瘫痪的原因是什么

2025.01.02 14:38

主动脉夹层下肢瘫痪的原因主要有脊髓缺血、血肿压迫、假腔扩展影响、内膜片累及血管、手术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脊髓缺血:脊髓的血液供应依赖于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等,当主动脉夹层发生时,可能影响到这些血管的供血。夹层导致血管真腔受压变窄,血流减少,脊髓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进而影响下肢的神经功能导致瘫痪。

2.血肿压迫: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如果位于靠近脊髓的部位,会对脊髓产生直接的压迫。脊髓是神经传导的重要结构,受到压迫后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信号无法正常传递,从而引发下肢瘫痪。

3.假腔扩展影响: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假腔不断扩展,会挤压周围的组织和血管。如果累及到供应下肢神经的血管,会干扰血管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导致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最终造成下肢瘫痪。

4.内膜片累及血管:内膜片在主动脉夹层中是分隔真腔和假腔的结构。如果内膜片延伸到供应下肢的血管内,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致使下肢瘫痪。

5.手术并发症: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手术中可能会损伤到脊髓的供血血管、神经等结构。例如在进行血管置换或者修复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脊髓缺血或者神经损伤,从而引发下肢瘫痪。

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导致下肢瘫痪的因素,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处理主动脉夹层患者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下肢的神经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患者自身如果出现下肢感觉或运动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