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内胆管结石是什么

2025.01.07 17:53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在肝脏内部的胆管内形成的结石。这种结石通常是由于胆汁成分的异常、胆管的感染或胆管的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可能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痛、黄疸、发热、恶心和呕吐等。患者在发作时常常感到右上腹部的剧烈疼痛,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黄疸则是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而导致的皮肤和眼睛发黄,严重时可能伴随尿色加深和大便颜色变浅。由于胆管内的结石可能引发感染,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和寒战等全身症状。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或MRI等,以确认结石的存在及其对胆管的影响。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取石、经皮穿刺取石或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结石的性质而定。

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以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胆管问题也非常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定期复查是确保病情稳定的关键。患者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