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2025.04.01 08: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包括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焦虑、营养失调,具体分析如下:

1.气体交换受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阻塞和肺泡弹性减退,导致气体交换功能下降。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2.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常因痰液黏稠、咳嗽无力导致呼吸道清理困难。护理措施包括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有效咳嗽方法,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和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活动无耐力:由于肺功能减退,患者常出现活动后气促。护理措施包括制定个体化活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监测活动前后生命体征变化。

4.焦虑:长期患病和呼吸困难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护理措施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倾听其内心感受,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放松技巧,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会诊,给予心理疏导。

5.营养失调:患者常因呼吸困难导致进食困难,易发生营养不良。护理措施包括评估营养状况,制定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计划,指导少量多餐,避免进食时说话,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护理计划,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