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慢阻肺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2024.11.12 10:43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护理诊断包括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等。

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肺泡弹性回缩力降低等有关。慢阻肺患者由于气道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使得氧气不能充分进入肺泡,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这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在护理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措施改善气体交换。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支气管痉挛等因素相关。慢阻肺患者的气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增生肥大,分泌大量黏液,同时患者呼吸肌功能下降,咳嗽力量减弱,不能有效咳出痰液。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内,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多饮水,稀释痰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技巧训练,必要时可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活动无耐力主要是因为患者呼吸困难导致机体缺氧,能量代谢障碍,肌肉无力。患者稍微活动就会出现气促、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