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长期消化不良会引起胃病吗

2024.08.04 15:30

长期消化不良可能会引起胃病。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由某器官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

长期消化不良可能会对胃造成多种不良影响。首先,消化不良往往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这可能使胃过度扩张,胃壁肌肉过度拉伸,久而久之可能会削弱胃的收缩功能,影响胃的正常蠕动,进而引发胃动力不足等问题。其次,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在胃内发酵、腐败,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胺类、吲哚等,这些物质长期刺激胃黏膜,可能导致胃黏膜的炎症、损伤,增加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风险。长期消化不良还可能影响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的分泌,进一步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因进食后不适而减少进食量,这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更新,也不利于胃的健康。

如果长期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轻压力等,也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保护胃的健康。

长期消化不良可能会对胃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胃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消化不良应予以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维护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