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表现有什么

2025.03.07 20:04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表现包括心脏肥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和水肿,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肥大: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代偿性增生,心脏壁增厚,心室腔扩大。心脏肥大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显示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肥大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特征,提示心脏已发生结构性改变。

2.呼吸困难: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左心室功能减退,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患者常在活动后出现气促,严重时夜间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坐起缓解。呼吸困难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及时控制血压和改善心功能可缓解症状。

3.胸痛: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胸痛多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性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缺血,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控制血压和改善心肌供血是治疗关键。

4.心悸: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患者常感到心跳加快、强烈或不规则。心悸可伴有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心悸症状的缓解有赖于血压控制和心脏功能的改善。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可减少心悸发作。

5.水肿: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水肿多从足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患者常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可减轻水肿。水肿的出现提示心功能已明显受损,需积极治疗。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导致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定期监测血压、坚持规律服药、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关键。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饮食上应限制钠盐摄入,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