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哪些表现

2025.03.07 20:04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肥大: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代偿性增生,心脏壁增厚,心室腔扩大。心脏肥大初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表现。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大,射血分数可能正常或降低。

2.心律失常:高血压引起心肌结构和电生理改变,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患者可能感到心悸、胸闷、头晕,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3.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晚期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体征。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降低,心室扩大。

4.心绞痛:高血压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心肌梗死: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发心肌梗死。表现为剧烈胸痛,持续时间长,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升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早期诊断和积极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有效预防和延缓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进展。同时,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损害,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经出现心脏并发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