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哪些病例

2025.08.11 14:1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见病例包括头部外伤后逐渐出现头痛和意识障碍、老年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酗酒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外伤后逐渐出现头痛和意识障碍:头部外伤后数周至数月内可能出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初期症状轻微,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头痛、嗜睡或昏迷。外伤后血肿形成缓慢,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逐渐积聚血液,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部分病例因轻微外伤被忽视,延误诊治。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血肿范围及占位效应,需及时手术清除血肿以缓解症状。

2.老年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老年群体脑萎缩导致桥静脉易受牵拉损伤,轻微外力甚至无明显诱因即可形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步态不稳等,易误诊为痴呆。影像学显示硬脑膜下新月形低密度影,需钻孔引流改善脑功能。

3.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抗凝药物增加出血风险,轻微头部外伤或自发形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偏瘫,易与脑梗死混淆。凝血功能异常需纠正后再行手术,术后密切监测出血倾向。

4.酗酒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酗酒导致肝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风险。临床表现以烦躁、幻觉、定向力障碍为主,易误诊为酒精戒断综合征。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需戒酒并手术干预,同时纠正营养不良。

5.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复发:部分病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或引流不彻底导致复发。复发症状与初次类似,但进展更快。需再次手术并排查潜在出血因素,术后加强随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头部外伤及控制出血风险因素可降低发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