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叫药物性肝炎

2025.08.20 16:10

药物性肝炎是指因药物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肝细胞损伤。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药物引起,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某些草药和补充剂。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药物的代谢产物、个体的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中,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可能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常见的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以及一些非甾体抗炎药等。个体的基因差异和既往的肝脏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药物引起肝炎的风险。例如,某些人可能对特定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药物性肝炎的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性肝炎至关重要。

在使用药物时,需特别注意可能的肝脏损伤风险。首先,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避免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其次,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在使用已知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时,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那些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以降低肝脏负担。对于有肝病史或肝功能不全的人群,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必要时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尤其是对于某些草药和补充剂,因其成分复杂,可能对肝脏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害。通过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生风险,保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