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药物性肝炎

2024.11.20 19:44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主要与药物本身的毒性、个体对药物的易感性以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一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部分中药等。当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干扰肝细胞的正常功能,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药物性肝炎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其次,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自身的症状,如出现上述与肝脏相关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肝脏损伤。医生在开具药物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权衡药物的疗效和潜在风险,尽量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药物性肝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强预防和管理,以保障肝脏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