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表皮样囊肿

2025.01.07 17:53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块,通常出现在皮肤的表层,主要由角质细胞和皮脂腺分泌物组成。它们通常呈现为小而坚硬的肿块,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触感光滑,直径一般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表皮样囊肿的形成通常与毛囊的堵塞有关,可能是由于皮肤损伤、炎症或遗传因素引起的。

表皮样囊肿的发生并不罕见,常见于面部、颈部、背部和耳朵等部位。虽然它们通常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囊肿可能会感染或发炎,导致疼痛和不适。表皮样囊肿的内容物主要是角质物质,这种物质是皮肤表层细胞的代谢产物。囊肿内的角质物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吸收,但如果囊肿被挤压或受到外部刺激,可能会导致内容物泄漏,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虽然大多数表皮样囊肿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它们引起疼痛、感染或美观上的困扰,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在处理表皮样囊肿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关注。首先,尽量避免自行挤压或刺破囊肿,以免引发感染或加重炎症。其次,定期观察囊肿的变化,如果发现囊肿迅速增大、颜色变化或伴随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手术切除囊肿后,需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有家族史或多发性囊肿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虽然表皮样囊肿通常是良性的,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