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得厌食症会有哪些原因

2025.02.23 12:28

厌食症可能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压力、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厌食症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过度追求完美、低自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患者通过控制饮食来获得一种掌控感。一些人对自身形象存在过度扭曲的认知,认为自己不够瘦,即使已经处于正常体重甚至偏瘦状态,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从而过度节食,最终发展成厌食症。压力过大时,也会使人食欲减退,长期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就可能演变为厌食症。

2.生理因素:某些生理状况可能引发厌食症。一些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像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会使患者在进食时感到不适,从而减少食物摄入,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厌食。另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影响食欲,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代谢加快,可能出现食欲亢进,但也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食欲减退。脑部的某些病变,如肿瘤或者神经损伤影响到食欲调节中枢,也会导致厌食症状的出现。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厌食症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在一些家庭中,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体重,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例如,父母经常批评孩子吃太多或者太胖,会让孩子对食物产生恐惧和厌恶情绪。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经常争吵或者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通过拒绝进食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或者寻求关注。如果家庭中有成员患有饮食失调症,孩子受其影响患厌食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4.社会文化压力:现代社会文化对瘦的过度推崇是厌食症的一个诱因。媒体、时尚界等不断传播以瘦为美的观念,大量的广告、影视作品中呈现的都是身材纤瘦的形象,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为了迎合这种社会标准而努力减肥。在学校或者工作场所,可能存在对身材的比较和歧视,那些认为自己不够瘦的人就会采取极端的节食措施,长期过度节食很容易发展成厌食症。

5.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厌食症。例如,过度挑食,只吃很少种类的食物,长期这样会使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影响味觉和食欲调节机制,进而导致食欲下降。另外,不规律的饮食时间,如经常不吃早餐或者暴饮暴食后又过度节食,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和消化规律,使胃肠功能紊乱,最终可能引发厌食症。过度依赖零食或者高糖饮料,减少正常饭菜的摄入,也会逐渐降低对正常食物的兴趣,增加患厌食症的风险。

在对待可能患有厌食症的情况时,要综合考虑多因素。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有食欲严重减退、体重过度下降等情况,不要轻易指责或强迫其进食,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同时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避免对身材过度评判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