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叫做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025.03.13 14: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主动脉壁的内膜发生撕裂,血液从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假腔,导致主动脉壁分层并扩张。这种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主动脉破裂、器官缺血等致命后果。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主动脉壁的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最常见原因,长期的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内膜撕裂。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主动脉夹层通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胸痛或背痛,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可向颈部、腹部或下肢放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或猝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治疗方面,急性主动脉夹层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以降低主动脉壁的张力,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对于Stanford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通常需要紧急手术修复;而StanfordB型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则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主动脉疾病史或患有结缔组织疾病者,应加强监测和随访,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以减少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