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样诊治

2024.11.25 13:0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包括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判断、治疗方案制定。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且多为对称性发作,常见于小关节如手指、手腕等部位。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这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逐渐影响关节功能,导致活动受限。

2.实验室检查:主要进行血液检查。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并非特异性指标,部分患者可能RF阴性。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特异性较高,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价值较大。还会检查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可反映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数值升高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晚期表现。早期则更多依赖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检查,MRI能清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韧带等结构的病变,如滑膜增厚、炎症浸润等;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等情况,对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帮助。

4.诊断标准判断:目前多采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分类标准。主要从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如RF和抗CCP抗体、急性期反应物ESR和CRP、症状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果评分达到6分及以上,则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5.治疗方案制定: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保护关节功能、控制病情进展。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是治疗的基石,如甲氨蝶呤等,应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等,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对传统DMARDs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康复训练等,以改善关节功能。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