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肝实质损伤

2025.03.05 16:30

肝实质损伤是指肝脏实质细胞及其结构受到损害的一种病理状态。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其功能依赖于肝细胞的正常运作。当肝细胞因各种原因受到损伤时,肝脏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肝实质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炎症到严重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肝实质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因素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药物或毒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代谢异常等。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导致肝实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肝病,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也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造成肝细胞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代谢性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会导致肝实质损伤。肝实质损伤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水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肝实质损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如减少酒精摄入、谨慎使用药物、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其次,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肝病风险的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等。早期发现和治疗肝实质损伤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对于已经出现肝实质损伤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治疗、戒酒、使用保肝药物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肝脏健康。肝实质损伤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