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肝硬化的诊断流程是怎样的

2024.08.22 07:26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其诊断流程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穿活检。具体分析如下:

1.病史询问:在诊断肝硬化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饮酒史、病毒感染史如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药物使用史、遗传代谢疾病史等。医生还会关注患者是否有长期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肝脏、脾脏的大小和质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可能缩小,质地变硬;脾脏可能增大。医生还会检查患者是否有腹水、下肢水肿等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血清蛋白、凝血功能、病毒感染标志物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等病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通常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观察肝脏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特征性的改变,如肝脏表面结节状、肝内血管扭曲等。

5.肝穿活检:肝穿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取得肝脏组织,可以观察到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肝硬化病理改变。但肝穿活检为有创检查,风险较高,一般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考虑使用。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在确诊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