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全身性抽搐是什么病

2025.08.05 15:13

全身性抽搐通常指的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导致身体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和放松。这种现象多见于癫痫发作,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或病理状态有关,如代谢紊乱、感染、药物中毒等。全身性抽搐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伴随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肌肉僵硬等症状。

全身性抽搐的发生机制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有关。当大脑中的神经元群体同时异常放电时,就会引发全身性抽搐。癫痫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发作。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全身性抽搐。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或脑炎,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药物的滥用或戒断、毒素的影响等也可能是诱因。对于全身性抽搐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面对全身性抽搐时,及时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应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因抽搐而造成的外伤。在发作期间,不要试图强行制止抽搐,也不要将任何物品放入患者口中,以免造成窒息或损伤。发作结束后,应将患者侧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其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如果抽搐持续超过五分钟,或者患者在发作后未能恢复意识,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可能的诱因,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于癫痫患者,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定期复查,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也有助于降低全身性抽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