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全身抽搐是什么病

2025.08.05 15:13

全身抽搐通常是指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癫痫、代谢紊乱、感染、药物反应等。抽搐的表现形式和频率各异,可能是短暂的肌肉痉挛,也可能是持续的强直性抽搐。了解抽搐的根本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癫痫是导致全身抽搐的常见病因之一,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其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全身肌肉的强直和随后的阵发性收缩。除了癫痫,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抽搐。某些感染,如脑膜炎或脑炎,亦可导致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引发抽搐。药物的副作用或戒断反应也可能导致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对于这些情况,及时就医和进行相关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在面对全身抽搐时,首先应保持冷静,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受到外部伤害。若抽搐持续时间超过五分钟,或出现多次发作,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将患者侧卧,以防止呕吐物窒息。同时,避免将任何物体放入患者口中,以免造成口腔或牙齿的损伤。抽搐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惫或困惑,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非常重要。记录下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及相关症状,有助于医生进行后续评估和诊断。对于已知有癫痫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遵循医嘱定期服药和复查,能够有效降低发作的风险。及时的医疗干预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应对全身抽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