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产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怎么进行

2025.03.07 20:05

产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补充液体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感染源。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产后感染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源,需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确保治疗效果。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减少毒素释放,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积极补充液体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感染性休克常伴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迅速补充液体以恢复组织灌注。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必要时可补充胶体液。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及血压等指标,避免液体过量或不足,确保循环稳定。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在充分补液后,若血压仍无法维持,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提升血压,改善组织灌注。药物的剂量需根据血压变化动态调整,避免过度升压导致器官损伤。

4.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感染性休克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结果,补充钾、钠、钙等电解质,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

5.必要时进行手术清除感染源:若感染源明确且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需及时进行手术清除感染灶,如剖宫产术后子宫感染需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时机和方式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综合评估,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产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抗感染、补液、升压、纠正内环境紊乱及手术等手段,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