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取出胆管结石为什么会出血

2024.12.31 08:17

胆管结石取出后出血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包括胆管黏膜损伤、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肝脏病变。具体分析如下:

1.胆管黏膜损伤:胆管结石取出过程中,器械操作可能会擦伤胆管黏膜,导致少量出血。胆管黏膜相对脆弱,在取石时受到刮擦、牵拉等都可能破损。一般这种出血多为少量渗血,可通过局部压迫等方式自行止血。

2.血管损伤:取石操作可能误伤到胆管周围的血管。比如在使用取石钳等器械时,如果操作不够精准,可能夹破血管。这种情况下出血量可能较多,需要根据血管大小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电凝止血或血管结扎等。

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在取石后,即使是轻微的创伤也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止住。术前应详细检查凝血功能,对于存在异常的患者,可提前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等。

4.感染:胆管内的感染可使胆管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同时,炎症还可能侵蚀血管。控制感染是关键,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肝脏病变:如患者有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肝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凝血机制异常,并且肝脏血管压力改变,容易在胆管取石后出现出血情况。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在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处理胆管出血问题。

在胆管结石取出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风险。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