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肝性脑病缺少蛋白质怎么办

2025.08.11 14:17

肝性脑病患者缺乏蛋白质时需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支链氨基酸、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监测血氨水平、必要时使用特殊营养制剂。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肝性脑病患者应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其代谢产物对血氨影响较小。动物蛋白需选用优质易消化类型如鱼肉、蛋清,避免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分4-6次少量补充,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2.补充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制剂可纠正血液中氨基酸比例失衡,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临床常用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混合配方,既能改善营养状态,又可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对脑功能的负面影响。

3.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急性期每日蛋白质限制在20克以内,随症状缓解逐步增加至每公斤体重0.5-1克。需动态评估患者耐受性,避免因过度限制导致营养不良或过量诱发昏迷。

4.监测血氨水平:定期检测血氨浓度可评估蛋白质代谢状况。血氨升高时需立即调整膳食方案,必要时配合降氨药物。监测结果应与临床症状结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误导治疗决策。

5.使用特殊营养制剂:严重病例可选用肝病专用肠内营养粉,其蛋白质成分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肽类,氮利用率高且产氨少。不能经口进食者需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记录每日蛋白质摄入种类与剂量。出现嗜睡或烦躁等前驱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含氮药物,保持排便通畅以减少肠道氨吸收。营养补充需与肝功能保护措施同步进行,不可片面追求蛋白质指标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