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过敏原检测是如何做的

2025.03.19 09:43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液特异性抗体检测、斑贴试验、激发试验和食物排除法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点刺试验:将微量过敏原提取液滴在皮肤表面,用专用针头轻轻刺入表皮层,观察局部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反应。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适用于吸入性过敏原和部分食物过敏原的筛查。皮肤点刺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可能受到抗组胺药物影响,需在检测前停药。对于严重过敏体质者,存在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2.血液特异性抗体检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该方法无需直接接触过敏原,安全性高,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血液检测可同时筛查多种过敏原,结果客观准确。但检测费用较高,出结果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致敏和当前过敏状态。对于某些过敏原,血液检测的敏感性可能低于皮肤试验。

3.斑贴试验:将可疑过敏原制剂贴敷于背部或上臂皮肤,48小时后观察局部反应。该方法主要用于接触性过敏原的检测,如金属、化妆品、药物等。斑贴试验能够模拟实际接触情况,结果可靠。但检测周期较长,可能引起局部皮肤刺激,且对某些过敏原的敏感性较低。检测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出汗,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4.激发试验:在严密监控下,让受检者直接接触或摄入可疑过敏原,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该方法结果最为准确,是诊断过敏的金标准。但存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必须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激发试验通常用于确认其他检测方法的结果,或评估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对于某些高风险过敏原,如花生、贝类等,需谨慎进行激发试验。

5.食物排除法:通过严格排除可疑食物2-4周,观察症状是否改善,再逐步重新引入,确认过敏原。该方法适用于食物过敏的筛查和诊断,尤其对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有重要价值。食物排除法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和详细记录,过程较为繁琐。在重新引入食物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对于严重食物过敏者,重新引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过敏原检测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不同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解读,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对于确诊过敏者,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必要时可考虑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