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什么原因

2025.01.02 14:38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肿瘤因素、医源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血流缓慢:上肢长时间处于低垂位或固定姿势,如长时间打点滴时肢体不活动等,会使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血管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这是较为常见的轻度原因。平时应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多活动上肢促进血液循环。

2.血管内膜损伤:外伤、静脉穿刺等都可能损伤上肢静脉内膜。内膜损伤后,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会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小板聚集黏附,进而形成血栓。在进行静脉穿刺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减少不必要的血管内膜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一些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蛋白C和蛋白S缺乏症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情况下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对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改善血液状态。

4.肿瘤因素:某些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癌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同时肿瘤还可能压迫上肢静脉,影响血流,从而促使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肿瘤患者,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要关注上肢静脉情况,必要时采取抗凝等措施。

5.医源性因素:中心静脉置管、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医疗操作,可能会损伤血管、影响血流,还可能将外界的细菌等带入血管内,引发炎症反应,促使血栓形成。在进行医源性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后密切观察上肢静脉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避免上肢长时间受压或保持同一姿势。如果发现上肢出现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