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脾肿大加胃出血怎样治疗

2025.02.23 12:28

脾肿大加胃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止血、输血治疗、内镜下止血、脾切除手术、针对病因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止血:药物止血是胃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达到止血目的。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也可用于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减轻胃出血情况。同时,还可能会使用一些止血敏等促进凝血的药物。

2.输血治疗:胃出血可能导致大量失血,引起贫血甚至休克。输血治疗能够及时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维持机体的血容量和氧供。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可能输注红细胞悬液以纠正贫血,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如果凝血功能异常,还可能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等。输血治疗需要严格按照输血规范进行,包括血型匹配、交叉配血等操作,以确保输血安全。

3.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是胃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然后采用多种方式止血。例如,使用高频电凝止血,通过电流产生的热量使出血血管凝固;还可以采用注射硬化剂或组织胶的方法,使血管闭塞达到止血效果;另外,金属钛夹夹闭出血血管也是常用的内镜下止血手段。这种方法直接作用于出血点,止血效果确切,同时还可以对胃内情况进行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原因。

4.脾切除手术:对于脾肿大引起的胃出血,尤其是由于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脾切除手术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脾肿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和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脾功能亢进会破坏血细胞。切除脾脏后,可以改善血小板减少的状况,减少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胃出血风险。但脾切除手术是一种较大的手术,术后可能存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适应症。

5.针对病因治疗:脾肿大加胃出血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如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如果是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肿大和胃出血,需要针对肝硬化进行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如果是乙肝或丙肝引起的肝硬化、保肝治疗等。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引起的脾肿大和胃出血,需要进行相应的化疗或其他特殊治疗。只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脾肿大和胃出血的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方面,在出血期间可能需要禁食,之后根据病情逐渐恢复饮食,从流食、半流食开始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