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引起的

2024.11.12 10:43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接触感染、飞沫传播、卫生习惯差等。具体分析如下:

1.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A组是疱疹性咽峡炎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人群密集、卫生条件不佳的环境中容易传播。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其抵抗力较弱。感染后,病毒会侵袭咽峡部的黏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溃疡等症状。预防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在疾病高发期。

2.肠道病毒71型: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发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接触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等。一旦感染,病毒会在肠道内繁殖,随后可能侵犯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在咽峡部表现为疱疹性病变。日常生活中,要确保饮食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防止病从口入。

3.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如唾液、疱疹液等,是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途径之一。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儿童之间的亲密接触较多,如共用玩具、餐具等,如果其中有患病儿童,健康儿童就很容易被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要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对公共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4.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飞沫,飞沫中含有病毒。当健康人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在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飞沫传播的风险更高。所以在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减少飞沫传播。

5.卫生习惯差:不良的卫生习惯会增加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风险。例如不勤洗手,手上会沾染各种病菌,再接触口腔、鼻腔等黏膜部位时,病菌就会趁机侵入人体。另外,不注意口腔卫生也容易滋生细菌,为病毒感染创造条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刷牙等,有助于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的风险,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