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得的

2025.03.18 09:24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多发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餐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场所,由于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病毒容易迅速传播。感染后,病毒在咽部黏膜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典型的疱疹和溃疡症状。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咽痛、食欲不振,严重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如厕后以及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发病期间。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