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脱臼复位后要注意什么

2025.07.23 08:37

脱臼复位后需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关节、注意饮食补充营养。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复位后需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防止因不当动作导致再次脱位。固定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而定,通常需要2-4周。固定期间需保持患肢稳定,避免负重或突然扭转。若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应及时调整。固定期间可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2.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医生通常会开具消炎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和肿胀,需严格按照剂量和时间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恢复。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可在饭后服用减轻刺激。如出现过敏或严重副作用,需立即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3.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复位后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通过影像检查确认关节位置是否稳定。早期复查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遗留功能障碍。若复查中发现关节不稳或愈合延迟,需调整治疗方案。恢复后期可通过功能评估判断是否需康复训练。

4.避免过早活动关节:即使疼痛减轻也不应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否则易导致关节囊或韧带修复不全。初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锻炼。恢复期间需避免提重物或快速扭转动作。完全康复前禁止参加高强度运动。

5.注意饮食补充营养:恢复期需摄入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软组织修复和骨骼健康。多食用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果,避免辛辣刺激或高盐饮食影响愈合。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

复位后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进程。密切观察患肢颜色、温度和感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间戒烟限酒,减少对血液循环的负面影响。根据医生建议逐步恢复日常活动,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