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肠息肉切除什么是后发出血

2024.11.06 08:10

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是指在肠息肉切除手术后,肠道内出现血液流出的情况。

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是该手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手术过程中,息肉被切除后,肠道黏膜会留下创面。如果创面的血管未能有效闭合或者在术后愈合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就可能导致出血。例如,手术中如果止血不彻底,残留的小血管可能在术后继续渗血。术后患者过早地剧烈运动,会使腹压增加,从而冲击肠道创面,引起出血。另外,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患有某些血液疾病影响凝血因子的正常功能,或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也会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而且,肠道内的创面如果发生感染,炎症会侵蚀血管,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进而引发出血。

从肠道的生理结构来看,肠壁富含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一旦出血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或者少量黑便;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甚至大量鲜血便,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对于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患者,医护人员通常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以及大便的性状等,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