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糜烂性胃炎要如何治疗

2025.02.09 19:36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包括调整饮食、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日常护理。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已受损,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等,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同时,要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用餐有助于胃部形成规律的消化节律,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2.去除病因:如果糜烂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根除Hp是关键。Hp感染会持续损害胃黏膜,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清除Hp。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也是病因之一,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停用。酒精对胃黏膜有直接的刺激和损害作用,患者应戒酒,减少酒精对胃部的不良影响。

3.药物治疗:抑酸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糜烂黏膜的刺激,促进黏膜愈合。胃黏膜保护剂也不可或缺,像铝碳酸镁等药物,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侵蚀。对于有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以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减轻症状。

4.内镜下治疗: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内镜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内镜下可以采用止血措施,如注射止血药物、热凝固止血等。对于局部病变严重的情况,还可以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直接去除病变组织,促进胃部恢复。

5.日常护理: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胃肠功能,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和放松技巧,如散步、瑜伽、深呼吸等,可缓解压力,有利于胃部健康。同时,要注意胃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加重病情。

在治疗糜烂性胃炎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出现腹痛加剧、黑便、呕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