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水电解质紊乱

2024.11.19 09:21

水电解质紊乱是指身体内水和电解质如钠、钾、氯、钙、镁等离子的平衡状态被打破。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等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当某些因素出现时,这种平衡就会被破坏。例如,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丢失;肾脏疾病影响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功能;某些内分泌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会影响钠钾的代谢;大量出汗而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会引发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低钠血症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低钾血症可引起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在进行大量体力活动出汗较多时,要及时补充含有适量电解质的饮品,而不是单纯补充水分。患病期间,尤其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关注身体状况,必要时就医并按照医嘱补充水和电解质。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因为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出现疑似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不要自行盲目补充电解质,应及时就医,通过检查确定具体的紊乱类型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