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瓣膜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5.03.07 20:04

心脏瓣膜病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热感染、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他疾病继发。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发育异常:心脏瓣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结构异常,如瓣膜增厚、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反流。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伴随其他心脏畸形。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能逐渐加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风湿热感染: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热可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炎症和瘢痕形成。反复发作的风湿热会使瓣膜逐渐增厚、变形,最终影响其正常功能。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预防链球菌感染和及时治疗风湿热是关键。

3.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瓣膜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如钙化、纤维化等。这种病变通常进展缓慢,多见于老年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常受累,可能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4.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可累及瓣膜组织,导致瓣膜损伤和功能障碍。感染可能引起瓣膜穿孔、赘生物形成或脓肿,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和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必要时需手术修复或置换受损瓣膜。

5.其他疾病继发: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炎症和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也可能继发瓣膜病变。治疗原发病和定期心脏检查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及时就医是预防和管理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措施。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