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肝胃不和是如何引起的

2024.07.16 12:07

肝胃不和主要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胃的功能而引起。

肝胃不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情志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当肝气不畅时,疏泄功能失常,就容易横逆犯胃,影响胃气的和降,从而出现肝胃不和。其次,饮食不节也可能诱发。比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喜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胃气壅滞,进而影响肝气的疏泄,形成肝胃不和。再者,素体虚弱,脾胃功能欠佳,或久病、劳倦等使脾胃虚弱,也容易在肝气不舒时出现肝胃不和。外邪侵袭,如寒邪直中脾胃,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影响肝胃之间的协调关系。肝胃不和后,患者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胁肋部胀痛、嗳气、呃逆、吞酸嘈杂、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上通常需要疏肝解郁、和胃止痛,同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