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塞心电图有什么表现

2025.03.24 17:51

心肌梗塞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病理性Q波出现、心律失常以及R波振幅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1.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梗塞时,受损心肌区域的电活动异常,导致ST段发生显著变化。ST段抬高通常提示急性心肌梗塞,而ST段压低则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这些变化反映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紊乱,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

2.T波倒置: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和缺血,导致T波方向发生改变。T波倒置通常出现在梗塞区域的对应导联,反映了心肌复极过程的异常。这种变化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较为明显,是心肌梗塞的典型表现之一。

3.病理性Q波出现:心肌梗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形成瘢痕组织,电活动减弱或消失,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通常出现在梗塞区域的对应导联,是心肌梗塞的典型表现之一。这种变化在梗塞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形成,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时,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这些心律失常反映了心肌电生理的不稳定性,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和梗塞范围,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5.R波振幅降低:心肌梗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电活动减弱,在心电图上表现为R波振幅降低。这种变化通常出现在梗塞区域的对应导联,反映了心肌收缩力的减弱。R波振幅降低是心肌梗塞的常见表现之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意义。

心肌梗塞心电图的变化反映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紊乱和结构损伤,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心电图表现,可以准确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