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产后宫腔分离是什么

2025.04.29 08:07

产后宫腔分离是指分娩后子宫腔内出现部分或完全分离的现象,通常由于胎盘剥离面未完全愈合或宫腔内积血、积液导致。这种情况在产后检查中较为常见,多数属于生理性变化,随着子宫复旧可逐渐恢复,但也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胎盘残留等病理因素,需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综合判断。

产后宫腔分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分娩过程中胎盘剥离会留下创面,正常情况下通过子宫收缩和内膜修复逐渐闭合。若子宫复旧不良、宫腔内有积血或组织残留,超声下可观察到宫腔线分离或液性暗区。轻度分离<10mm且无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时,可能为生理性积液;若分离宽度较大或伴随恶露异味、持续腹痛,则需考虑感染或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术后因手术创伤更易出现宫腔分离,部分患者还可能形成宫腔粘连,影响后续月经或生育功能。

产后宫腔分离的注意事项包括密切观察恶露性状与持续时间,定期复查超声了解恢复进展。避免过早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恶露突然增多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清宫手术。哺乳可促进缩宫素分泌,帮助子宫复旧。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避免生冷辛辣食物。产后42天复查时若分离未改善,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宫腔粘连或其他并发症,必要时通过宫腔镜干预。保持外阴清洁、禁止盆浴和性生活至恶露干净,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