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芤脉是什么病导致的

2025.07.10 14:56

芤脉是一种脉象特征,主要表现为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常见于大失血或津液严重耗伤的病证。这种脉象反映体内血液或津液骤然流失,导致脉管充盈不足,形成中空感,是中医诊断中判断气血津液亏损的重要指征。

芤脉的出现多与急性失血相关,如外伤出血、呕血、便血、崩漏等,也可能见于剧烈吐泻、高热大汗等津液暴脱的情况。在失血早期,机体尚未完全代偿时,血管内血容量骤减,脉管张力降低,呈现浮大而软、重按空虚的特点。中医理论认为,芤脉属于阴不敛阳或气随血脱的危重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综合判断。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若阴液枯竭,也可能出现类似脉象,但通常伴随细弱无力的特点。

诊断芤脉时需注意鉴别相似脉象,如革脉弦急中空或濡脉浮细无力。临床遇到芤脉需立即评估病因,尤其警惕失血性休克或脱水危象。现代医学中,此类脉象可能对应低血容量状态,需通过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进一步验证。治疗上以止血、补液、益气固脱为原则,急症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日常观察中,若患者突然出现芤脉伴眩晕、冷汗,应紧急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