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骨质疏松症吗

2024.09.06 17:53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骨骼产生不良影响,引发骨质疏松症。这是因为激素会影响骨代谢的平衡。一方面,可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得新骨形成减少;另一方面,会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吸收增加。在这种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状态下,骨量逐渐丢失,骨密度下降,进而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还与用药的剂量、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剂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这种由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能在用药早期就开始出现,且在停药后也不一定能完全恢复。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监测。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骨量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等,从而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确实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患者和医生都应保持警惕并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