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预防下肢肌肉萎缩

2025.07.23 08:37

预防下肢肌肉萎缩需保持规律运动锻炼、均衡营养摄入、避免长期卧床不动、定期进行肌肉按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规律运动锻炼:下肢肌肉需要通过持续刺激维持功能,建议每日进行适度负重训练如步行、深蹲或骑自行车。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担,适合关节受损者。运动前后需做好热身与拉伸,防止肌肉拉伤。

2.均衡营养摄入: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关键物质,每日需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以增强骨骼支撑力,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肌肉流失。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提供运动所需能量,饮食结构需多样化。

3.避免长期卧床不动:卧床超过48小时可能引发肌肉萎缩,应尽量减少绝对卧床时间。无法自主活动者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或被动活动关节。使用气垫床减少压力性损伤风险,保持肢体功能位摆放。

4.定期进行肌肉按摩:手法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沿肌纤维走向进行揉捏、叩击,配合热敷效果更佳。重点刺激足三里、承山等穴位,增强经络气血运行。每日按摩15-20分钟为宜。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糖尿病、神经损伤等慢性病会加速肌肉萎缩,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血糖或修复神经。脊髓病变患者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通过电刺激等手段延缓肌力下降。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运动时需穿戴护具防止意外损伤,营养补充避免过量引发代谢负担。按摩力度以不产生疼痛为限,卧床者需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疾病治疗不可自行中断用药,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