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2025.10.09 17:11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该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急性肝衰竭,需及时干预。

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与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密切相关。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若饮用水或食物被污染,易导致群体性感染。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接触病毒后更易发病。生食或未煮熟的贝类、猪肉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在流行地区,雨季或洪水后水源污染风险增高,感染率随之上升。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6周,早期症状类似流感,容易被忽视,但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尿色加深、皮肤瘙痒等典型肝炎表现。

预防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需注重饮食卫生与水源安全。确保饮用水煮沸或经消毒处理,避免生食海鲜、肉类。家庭成员出现肝炎症状时,需隔离餐具并加强洗手。患儿应卧床休息,饮食以低脂高糖为主,避免使用损肝药物。疫苗接种在部分国家已推广,但普及率有限。若儿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警惕肝衰竭风险。日常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是降低感染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