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高压综合征护理时需要注意什么

2025.08.11 14:18

颅内高压综合征护理需注意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脑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遵医嘱及时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抬高头部可减少颅内静脉淤血,降低颅内压力。护理时应使用软枕支撑头部和颈部,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扭转影响血流。床尾可适当抬高15度,形成整体倾斜。翻身时需保持头颈躯干轴线一致,防止颈部扭曲。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进展的关键指标,需记录清醒程度、言语反应及定向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异常可能提示脑疝形成。血压、脉搏、呼吸频率需每小时记录,血压过高或过低均需及时处理。体温升高可能加重脑代谢,需物理降温或药物干预。

3.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脑水肿:每日液体总量需严格限制,通常不超过1500mL。输液速度宜缓慢,避免快速扩容导致血容量骤增。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轻度负平衡。钠盐摄入需减少,防止水钠潴留。

4.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咳嗽时指导患者张口呼吸,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辅助排便,禁止屏气用力。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避免情绪激动或疼痛刺激引发血压波动。

5.遵医嘱及时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需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内完成,观察尿量及电解质变化。甘油果糖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但降颅压效果较缓。呋塞米可联合使用,需监测血钾水平。用药后评估头痛、呕吐是否缓解,警惕反跳性颅压升高。

护理过程中需维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强光刺激。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观察呕吐物性状,防止误吸。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出现躁动时谨慎使用约束带,防止挣扎加重颅压。